下肢靜脈曲張的早期癥狀表現(xiàn)為下肢酸脹、下肢沉重、下肢乏力等,誠然,這個輕度靜脈曲張的階段不會引起大部分患者的注意。
但是臨床上,下肢靜脈曲張,從C0-C6進行分級,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從一開始肉眼可見的迂曲、擴張影響美觀,會發(fā)展到病情逐漸惡化以至危及生命。因為對病情的認知缺陷,導致有大量的患者并沒有盡早面對正確、積極的治療,甚至從來沒有因此病看過醫(yī)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導致發(fā)展到后悔莫及的“老爛腿”。
因此,今天老鐘很有必要跟大家說一說,靜脈曲張會導致什么樣的嚴重后果?!以此希望敲響警鐘,避免延誤治療而使得“小病化大”!
據(jù)我從醫(yī)的經(jīng)驗來看,中后期的下肢靜脈曲張,因血液動力學改變而逐步造成色素沉著,水腫,濕疹,皮膚瘙癢,皮膚潰瘍出血,靜脈血栓等。下面跟大家展開說一下各個階段:
1)色素沉著。靜脈曲張嚴重的病人,靜脈壁的管壁較為薄弱,長期靜脈壓較高,進而引起皮下脂肪組織萎縮,色素沉著,影響美觀,暫且不會有太大的不適感。
2)水腫合并濕疹。但隨著靜脈淤血增多,而引起下肢局部組織水腫加重,這個趨勢可導致皮膚濕疹性變化。
3)皮膚瘙癢。由于長時間靜脈壓力過大,導致局部皮膚硬化、紅腫,從而會伴有瘙癢癥狀,引起淤積性皮炎。
4)皮膚潰爛出血。長期靜脈高壓,皮膚營養(yǎng)障礙,加上濕疹瘙癢,最后皮膚糜爛潰瘍,久治不愈,惡臭流膿,而這個狀況下正當皮膚脆弱之時,輕微外傷即可導致曲張靜脈的破裂從而引起大出血。
5)血栓。下肢淤積的血液易引起血栓的形成,當血栓隨血流運行時,可能會導致血栓性靜脈炎、肌腱血栓、深靜脈血栓、甚至是肺動脈血塞,危及患者生命。
因而為了避免靜脈曲張的出現(xiàn)或惡化。老鐘強烈建議各位一定務必提前進行預防:
日常注意多休息:休息時可墊高下肢,必要時按摩腿部,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保持一種坐姿不動,坐時勿蹺“二郎腿”,常做抬腿和勾腳運動,一定重視勾腳活動,勾腳可以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口流,可以預防靜脈曲張,可每隔1小時就應活動一會兒。
避免高溫,高溫可使血管折張、加重靜脈內(nèi)血液淤滯。靜脈曲張的患者在溫水淋浴時,常常出現(xiàn)明顯的下肢沉脹感,這是因為溫度升高引起。
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特別是騎白行車、慢走等,活動時腿部肌肉收縮,可幫助靜脈血液回流。運動時最好穿上彈力襪,可以有效地消除疲勞感。
均衡飲食,防止便秘,避免過度肥胖,積極治療引起排尿困難及慢性咳嗽的原發(fā)疾病。
避免增加腹壓,不穿束腰過緊的衣褲,選擇鞋跟較低的鞋子和寬松的衣褲,盡量避免穿高跟鞋。
穿縛扎彈力繃帶或穿醫(yī)用彈力襪;孕婦懷孕期間可能誘發(fā)和加重下肢靜脈曲張,更宜考慮彈力襪保護和預防。
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建議避免久坐、久站,休息時抬高患肢,結合靜脈彈力襪,并且及時就醫(yī),由專業(yè)血管外科醫(yī)生制定治療方案。
隨著解剖學知識的積累和診斷手段的改進,對下肢靜脈系統(tǒng)中靜脈瓣膜的作用、其形態(tài)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以及靜脈血流動力學異常等方面認識的進步,引起了對下肢靜脈曲張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并逐漸認識到下肢靜脈曲張不是一個獨立性的疾病,而是肢體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一種臨床表現(xiàn),正因為如此,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必須要個體化,同時也建議,求醫(yī)過程中推薦血管外科醫(yī)生綜合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