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本病例患者為25歲的小伙子,自述19年來雙耳反復流水流膿,聽力下降,持續(xù)性耳鳴,偶有頭疼、頭暈。10年前,左耳行手術治療,病情未緩解,遂于我科就診。完善耳鏡檢查、顳骨CT等檢查,診斷為:中耳膽脂瘤(雙)、后天性外耳道狹窄(左)、唇腭裂術后。給予藥物+手術治療,術后左耳流膿、頭疼癥狀緩解,聽力提高,治療效果良好。
【基本信息】男、25歲
【疾病類型】中耳膽脂瘤(雙)、后天性外耳道狹窄(左)、唇腭裂術后
【就診醫(y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就診時間】2022年03月
【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左耳乳突改良根治+外耳道成形術)+藥物治療(頭孢拉定膠囊、氧氟沙星滴耳液)
【治療周期】住院治療6天,半年內定期門診復查
【治療效果】左耳流膿、頭疼癥狀緩解,聽力提高,治療效果良好
一、初次面診
患者自述:19年來雙耳反復流水流膿,膿液黏稠,有臭味,伴聽力下降,有耳鳴,為持續(xù)性蟬鳴音,偶有頭疼、頭暈。10年前,左耳行手術治療,病情未緩解,于我科就診。行耳鏡檢查示:左側外耳道狹窄,鼓膜無法窺及,右耳鼓膜增厚,松弛部痂皮覆蓋,緊張部邊緣性穿孔。顳骨CT考慮雙側中耳膽脂瘤形成。患者有唇腭裂手術史,初步診斷為:中耳膽脂瘤(雙)、后天性外耳道狹窄(左)、唇腭裂術后。需住院行手術治療,清理膽脂瘤,防止病情進展。
(耳鏡檢查)
(顳骨CT)
二、治療經過
患者中耳膽脂瘤診斷明確,患者術前檢查示左耳聽力較右耳差,且伴有外耳道狹窄,同患者交流病情后決定先治療左耳,但患者有唇腭裂、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功能評分:左耳2分,右耳4分),向患者講明術后聽力恢復可能欠佳后,行乳突改良根治+外耳道成形術。術中見膽脂瘤未累及鼓室,徹底清除膽脂瘤上皮,輪廓化術腔,擴大外耳道,碘仿紗條填塞。術后加壓包扎、頭孢拉定膠囊抗感染治療,3天后換藥出院,定期門診復查,3周抽取紗條,抗生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三、治療效果
患者行左耳乳突改良根治+外耳道成形術后,于住院治療6天后順利出院,定期門診換藥、復查,出院時耳鳴無加重,無耳痛、頭痛、頭暈。術后3周,抽取碘仿紗條后耳內滲液,給予氧氟沙星滴耳液后逐漸減少。術后3個月,復查時術腔寬敞,無狹窄,上皮化良好,耳內無流水流膿,自覺左耳聽力較術前明顯提高,聆聽效果好,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要求擇期手術治療右側中耳膽脂瘤。綜上,左耳流膿、頭疼癥狀緩解,聽力提高,治療效果良好,患者對于治療效果表示滿意。
四、注意事項
很高興經過治療術后,患者左耳流膿及頭疼緩解,聽力提高。出院后,日常注意飲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不抽煙、喝酒,多吃蔬菜、水果。生活中,避免外耳道進水。預防感冒,避免擤鼻涕,保持鼻腔通暢,防止感染。術后3周,抽碘仿取紗條,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觀察術腔上皮化進程,每2-3周復查,及時清理術腔分泌物及痂皮,預防感染,促進上皮化。術后2-3個月,術腔完全上皮化干耳,干耳后需每3個月左右復查1次,清理結痂。
五、個人感悟
唇腭裂患者因腭咽部肌肉解剖異常,易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礙,從而引起中耳疾病,如中耳膽脂瘤或分泌性中耳炎,正如本病例患者,因咽鼓管功能很難恢復,造成中耳負壓、鼓膜內陷,從而影響聽力重建。因此,唇腭裂患者應定期檢查,對合并中耳膽脂瘤患者,更應該及時干預,行手術治療,避免病情進展,對伴有中耳積液者,應同期或盡早行鼓膜切開置管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