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焦慮型依戀?
從情緒取向治療(EFT)的角度來看,焦慮型依戀是在用焦慮掩飾被拋棄的恐懼。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因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回應方式不敏感及時、不持續(xù)或者時好時差,所以長期處于被忽略或這拋棄的恐懼當中。這種恐懼稱為是原生情緒。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原生情緒的困擾,我們可能產(chǎn)生出所謂的次生情緒來自我保護。有的人會憤怒地抗議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則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向父母發(fā)出既依賴又抗拒的信號,以此確保對方的持續(xù)關注。還有的人會展現(xiàn)冷漠無情的一面,讓對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主要展現(xiàn)的是憤怒和焦慮時,可以被歸類為依戀風格中的焦慮-矛盾(anxious-resistant)型,而當一個人展現(xiàn)的主要是疏離和冷漠時,則可以被歸類為焦慮-逃避(anxious-avoidant)型(Ainsworthetal.,1978)。雖然風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兩種類型的人,所展現(xiàn)的都是最內(nèi)在的情緒都是對被拋棄的恐懼擔憂,只是反應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讓人以為她真的冷漠,但疏離行為實際上是對內(nèi)在痛苦的掩飾。
焦慮型的人在成年后與伴侶相處時,也常常會展現(xiàn)憤怒/焦慮或者疏離的次生情緒。比如焦慮-矛盾型的人,會要求愛人電話短信秒回,每天報備行蹤,禁止和其他異性來往,如果做了某些事情就有可能是不愛我了的表現(xiàn)。一旦違反這些期望,這類型的人就會展現(xiàn)出巨大的憤怒和焦慮情緒來。矛盾型的人,依賴這樣的反應來獲取對方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從而安撫自己的不安感覺。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對類似場景時,則更多展現(xiàn)出疏離的傾向,采取回避,忽視,冷戰(zhàn)等等方式,來掩飾自己對關系破裂的恐懼。
焦慮型依戀的影響
焦慮型依戀對于成年人親密關系的影響在于,我們在關系中展現(xiàn)的往往是次生情緒(憤怒/焦慮、疏離/冷漠),這些情緒的本意是表達內(nèi)心原生情緒被照顧的訴求,但是站在伴侶的角度,卻會被外露的次生情緒所干擾,從而產(chǎn)生誤解。
焦慮型依戀的人,他們的伴侶往往會在相處中感到很困惑,會覺得自己的伴侶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會被觸發(fā),反應強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蛘甙l(fā)現(xiàn)對方好像很冷漠,經(jīng)常會不理會自己,遇到矛盾問題會把自己像刺猬一樣包裹起來。
所以雖然你的最深層情緒時擔心被拋棄,但是表現(xiàn)出來的次生情緒卻可能讓伴侶感到你占有欲強,愛管閑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由于不清楚這些行為的真正動機,伴侶也就無法用真正能夠安撫到你內(nèi)心擔憂的方式來回應你,而是回應你表現(xiàn)出來的次生情緒。
當兩個人都是焦慮型依戀風格的時候,情況則有可能更糟糕。當一方感到恐懼并展現(xiàn)憤怒/焦慮或者疏離時,也會觸發(fā)另一方的恐懼并且展現(xiàn)類似的次生情緒。尤其是如果一方是矛盾型,而另一方是逃避型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夫妻關系中十分常見的逼近-回避的場景:一方不斷抗議、逼近、索取更多的愛,另一方則不斷逃避、疏離、拒絕進一步溝通。
如何應對?
我首先的建議肯定是帶著你的伴侶一起去尋求專業(yè)的幫助,找EFT或家庭系統(tǒng)治療等流派,擅長夫妻關系的咨詢師。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依戀風格可能會影響和塑造你成年后的親密關系,但并不會完全決定你的未來。一個人一生的依戀風格會有很大的重塑空間,而把時間和金錢投資在重塑自己的依戀風格上面,會對生活幸福指數(shù)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
關于依戀風格的另一個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點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是安全型依戀的父母,也大概有一半的時候是會犯錯誤的,但是重點是在于這些父母懂得在時候去修復關系中產(chǎn)生的裂痕(Howe,2011)。這個點請大家先記住。
如果你暫時無法尋求專業(yè)幫助,只能依靠自己去做調(diào)整改變,那么首先我要告訴你這個過程會是個不小的工程,需要你的耐心和堅持,因為畢竟要改變二三十年里形成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會建議你按照這樣三個步驟去做:理解與反思,溝通與商討,嘗試與改進。
1.理解與反思
人格、情感模式和行為的自我調(diào)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我認知的反思。人們遇到問題都喜歡去指責和怪罪別人,但是在這個問題里,我認為主要的工作是在自己身上完成的。
你了解清楚了自己的問題,知道如何形成,會有哪些習慣性的反應,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改變。如果你覺得自己是焦慮型人格的人并且不滿這個現(xiàn)狀,那么你或許需要先去好好研究下這個問題,對依戀風格理論有更深入的理解。
你需要反思的是,你的憤怒/焦慮或者疏離的表現(xiàn),本質(zhì)上是為了安撫自己,讓自己避免直面被拋棄的恐懼??墒沁@些表現(xiàn),是否真的有達到安撫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選中?
你將一張紙一分為二,在左側列舉一些容易觸發(fā)你焦慮型依戀的場景,這些場景里你的情緒、想法和行為,然后在右側列舉理想狀況下你認為最好的,最能夠安撫你被棄恐懼,也最有利于關系的結果。然后你可以問自己:左邊的部分,和右邊的部分,是否真的可以聯(lián)系起來呢?
比如你左邊寫的是男朋友短信不回復,你懷疑他和其他女孩在一起,于是你打電話抱怨和爭吵。這樣的行為,可以讓你的伴侶了解到你的擔憂,能夠促使他自愿地給予你安撫和積極回應嗎?憤怒和焦慮,往往可以在當下為自己爭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長遠來說,這種強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雙方形成親近和敏感的回應模式,而是會讓一切親密行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務一樣。
我的經(jīng)驗中,很多焦慮型依戀的人,在情感訴求的表達上往往都是詞不達意的。心里想的是一出,表達出來讓別人接收到的是另一出。不光沒有被安撫到,反而破壞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劇了沖突。
2.溝通與商討
在對自己的情況有了充分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侶進行較為深度的溝通,讓他了解你的成長經(jīng)歷是如何影響你的依戀風格的,包括具體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當下在關系里的習慣和行為。以及當你做哪些事情的時候,是自己的憤怒/焦慮或者疏離情緒在作祟?同時也讓對方知道當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真是的內(nèi)在情感是被棄恐懼,而不是對對方的嫌棄、不信任、或者攻擊。
你也可以和伴侶分享當前他回應你的方式,會讓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緒上的反應是怎樣的。我的咨詢經(jīng)驗里,對方往往會對你的情緒反應感到毫不知情,十分意外,所以這樣的分享很有必要。
你們還需要去共同分析,過去的互動當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們嘗試新的方法,而一直都執(zhí)著于某一個低效的,不良的模式。雙方的那些想法和認知,限制了你們對于不同互動模式的探索。
有了這樣的相互了解和分析,你們可以共同商討,未來在類似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更好地回應彼此。你們可以設計和約定一些特定的行為,以及出現(xiàn)了回應不及時的問題后,最佳的修復方式。記得前面說的嗎?好的父母并不是不犯錯誤,而是很善于修復關系。和伴侶相處也是如此,出了問題,不要讓它就這么過去,而是等平靜下來之后,兩人一起去溝通、探討,摸索出更好的方式去避免和修復。
3.嘗試與改進
接下來的步驟,顯而易見就是要把所有的計劃和商討付諸實踐。我的建議是,先從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小事情入手,嘗試一些新的方法,來得到一些“獨特結果”。
比如以前對方不回信息,你會很焦慮并且打電話過去抱怨,那么這一次你試著打電話過去告訴對方你的焦慮感又產(chǎn)生了,希望對方知道,而對方則改變之前敷衍的態(tài)度,而是鼓勵你勇敢面對焦慮,給予你情感上的支持。這樣的新互動,就會帶來新的體驗和情緒反應,而這種獨特結果,就會成為兩個人關系改善的基石。
從小的事情開始,不斷創(chuàng)造一些獨特結果,讓兩人在互動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體驗,關系就會越走越好。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方法都一定有效,或者同時照顧到雙方的體驗。所以不斷改進和平衡也很重要。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基本思路就是:
1.盡量讓對方透過你的次生情緒和行為,看到你的原生情緒,給予對方準確回應你最本質(zhì)的被棄恐懼的機會。
2.兩人關系出現(xiàn)矛盾和裂痕后,要積極迅速地去修復,不要讓次生情緒在關系當中有不斷滋生和發(fā)酵的空間。
(文章來自“有來心理”公眾號,關注可獲取更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