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一個人產(chǎn)生焦慮情緒的時候,最需要的莫過于身邊人的安慰。想要安慰一個處于焦慮中的患者,我們首先要做一個傾聽者,同時要尊重對方心里的感受,并與對方感同身受。
做個傾聽者
當(dāng)然,要你做傾聽者,并不是要你自始至終都保持緘默。要想達到安慰的目的,首先我們應(yīng)該仔細、認真地聽清對方說的是什么,其話里話外究竟在表達著什么樣的含義。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只顧著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對方的話語深意,這儼然是不可取的。
傾聽不只是用耳朵,它還需要我們用眼睛去“察”,用心去“悟”,但并不需要我們死死去追問事情的前因后果,因為這可能觸及對方的隱私。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給予對方表達和宣泄的機會,就可以勝過在語言上給對方的安慰。
尊重對方心里的感受
在安慰焦慮的人時,別以“教育者”自居,不要總說“你應(yīng)該覺得...”或者“你不應(yīng)該覺得...”之類的話語。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他很清楚自己心里的感覺,有時候不需要你來把控。我們?nèi)グ参咳思遥⒉皇侨ソ逃思?,不是去幫人家做判斷。安慰,首先要尊重對方心里的感受,要認同他,我們不能以“應(yīng)該”或“不應(yīng)該”來表達自己的關(guān)心。
與對方感同身受
面對面地去安慰一個焦慮的人,其效果究竟如何,是與我們內(nèi)心的真實狀態(tài)存在很大聯(lián)系的。倘若我們“心口不一”,一面說著安慰人的話,一面想著自己的美事,那么安慰是不可能展現(xiàn)出誠意來的。相反,倘若我們能夠?qū)Ψ降脑庥龈型硎埽敲?,我們便可體會到他們內(nèi)心的痛苦,并找到最合適的語言。甚至同時,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因此而隱隱作痛,這種感同身受的表現(xiàn)與安慰,對于被安慰者而言,其實就是最好的語言。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善良的你,我們在安慰焦慮的人時不要擺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態(tài),不要無限夸大你的同情和憐憫,這可能會傷及對方的自尊,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
另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我們只是陪同或幫助對方度過痛苦的時期,并不一定非要將他/她從痛苦中迅速拔離出來。客觀地說,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dān)相應(yīng)的責(zé)任,有了這份痛苦或許他們才能更深刻地吸取教訓(xùn)。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首先認同他們的痛苦,然后幫助他們?nèi)ナ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要讓對方了解你的心意就夠了!如果他/她的焦慮情緒已經(jīng)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韓修會著.溝通法則[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8.05:192.
[2]伊爾斯·桑德.共情溝通.讀懂并影響他人的核心奧秘[M].成都:天地出版社,2020.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