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報道很多使用危險因素組合來預測子宮破裂的預測模型,但無一經證實可靠或在臨床上有用。也就是說,子宮破裂是不能準確預測的。
一、利用近足月時子宮下段厚度來進行預測:
1、臨近足月時超聲所示子宮下段厚度與分娩時子宮瘢痕裂開或破裂的風險呈負相關。盡管存在局限性,但許多作者認為子宮下段全層厚度小于2.0mm能夠預測子宮破裂或裂開的風險增高。
2、近足月時,子宮下段厚度的第10、第25和第50百分位數(shù)分別約為2.0mm、2.3mm和3.2mm。
二、瘢痕的產前超聲評估:
1、完整較厚的瘢痕是修復完整的標志,令人放心,而瘢痕較薄或缺損是瘢痕區(qū)域可能破裂的不良因素;然而,尚不明確與瘢痕厚度相關的子宮破裂具體定量風險,已有報道稱子宮下段厚度正常的女性在臨產時發(fā)生子宮破裂。
2、2013年一項系統(tǒng)評價納入了21項使用超聲測量子宮下段厚度以預測試產期間子宮瘢痕缺損風險的研究,但未能確定理想的臨界值。研究作者得出結論認為,子宮下段全層厚度(膀胱壁到羊膜之間的距離)的臨界值為3.1-5.1mm是令人放心的,這樣在試產期間瘢痕可保持完整;這些臨界值預測子宮缺損(裂開和破裂)的敏感性為96%,特異性為63%。若子宮下段全層厚度(膀胱壁到羊膜之間的距離)的臨界值取2.0-3.0mm時,其預測的敏感性為61%,特異性為91%。
3、至少1項病例報告已描述一名子宮下段厚度的超聲測量值超過3.5mm的女性發(fā)生了災難性子宮破裂,其胎兒和胎盤完全脫出并伴新生兒酸中毒。因此,妊娠晚期的子宮下段厚度的超聲測量值還遠不能預測和避免災難性子宮破裂。
三、瘢痕的產后超聲評估
1、分娩后數(shù)月實施影像學檢查已發(fā)現(xiàn)U形或V形的楔形低回聲子宮缺損(也稱為憩室)。缺損的超聲表現(xiàn)為,子宮肌層變薄區(qū)域出現(xiàn)低回聲區(qū)或無回聲區(qū)。缺損表面通常覆蓋一層較薄的子宮肌層和/或腹膜。宮腔鏡檢查可以確診。存在這些缺損的非妊娠女性可能無癥狀,也可表現(xiàn)為下腹痛、痛經或子宮異常出血(通常為經期后點滴出血)。
2、一項研究,在超聲檢查后的首次后續(xù)妊娠中,大多數(shù)(10/13)深子宮瘢痕缺損的女性在分娩時未出現(xiàn)瘢痕問題:4例女性進行了單純陰道分娩,2例女性進行了陰道器械助產,還有4例女性進行了剖宮產且無子宮裂開或破裂的征象。
3、另一項研究,在26例再次剖宮產中發(fā)現(xiàn)4例子宮破裂/裂開:在19例瘢痕完整或瘢痕缺損較淺的女性中發(fā)生1例,7例瘢痕缺損較深的女性中發(fā)生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