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越來越受大家的青睞,而醫(yī)生心中卻很擔心,因為暴飲暴食、大量飲酒的人增加了,棘手的胰腺炎也勢必會高發(fā)。
急性胰腺炎有多種致病危險因素,國內以膽道疾病為主,占50%以上,稱為膽源性胰腺炎。
病因:
1、膽道疾病膽道結石、膽道蛔蟲以及炎癥和手術器械引起膽總管末端阻塞。
2、飲酒是常見病因之一。酒精與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時攝入,不僅胰酶分泌增加,同時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癥。
3、代謝性疾病可與高鈣血癥、高脂血癥等病癥有關。
4、十二指腸液反流當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十二指腸液可向胰管內反流。如膽管下端明顯梗阻,膽道內壓力甚高,高壓的膽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進入胰腺間質而發(fā)生胰腺炎。
5、醫(yī)源性因素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可導致約2%-10%病人發(fā)生胰腺炎,胰管空腸吻合口狹窄也可能導致殘余胰腺炎。
6、其他飲食、腫瘤、藥物、外傷、感染、妊娠等可以導致胰管梗阻從而發(fā)生急性胰腺炎。
臨床表現(xiàn):
1、腹痛
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常用飽餐和飲酒后突然發(fā)作,腹痛劇烈,持續(xù)性、伴有陣發(fā)性加重,位于中上腹(或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常牽涉至胸背或兩肋及下腹部。
2、腹脹
與腹痛同時存在。腹腔內神經受刺激產生腸麻痹的結果,早期由反射性腸麻痹引起,稍后嚴重者則多由腹膜后炎癥刺激所致。腹膜后炎癥越重,腹脹越明顯。腹腔積液時,可加重腹脹。病人排便、排氣停止,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內壓增高可導致腹腔間隔室綜合征。
3、惡心、嘔吐
該癥狀早期即可出現(xiàn),嘔吐劇烈而頻繁,嘔吐常持續(xù)存在,嘔吐物為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嘔吐后腹痛不緩解。
4、腹膜炎
體征輕型者,壓痛局限于上腹部,常無明顯肌緊張。重型胰腺炎上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腸鳴音消失,腸麻痹和腸脹氣更明顯。移動性濁音多為陽性。
5、發(fā)熱
較輕的急性水腫性胰腺炎可不發(fā)熱或輕度發(fā)熱,但膽源性胰腺炎伴有膽道梗阻者,發(fā)病早期就可以有高熱、寒戰(zhàn)。胰腺壞死有感染時,持續(xù)性高熱為主要癥狀之一。
6、低血壓和休克
重型胰腺炎迅速出現(xiàn)低血壓和休克體征,主要原因是腹腔、腹膜后、胸腔內大量體液滲出和出血。
7、黃疸
可由胰頭部水腫壓迫膽總管引起,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伴發(fā)膽總管結石和膽道感染而產生的。
8、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癥胰腺炎可引起呼吸困難,低氧血癥氧分壓、心電圖和肝腎功能異常,甚至出現(xiàn)DIC及精神系統(tǒng)癥狀,表現(xiàn)為精神錯亂、躁動、定向障礙、黃疸、ALT升高、尿少、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診斷要點:
1、有飽餐或飲酒史,突發(fā)上腹部劇烈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腹脹、發(fā)熱;
2、腹膜炎體征,移動性濁音陽性,腸鳴音消失,Grey-Tnrner征(在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膚出現(xiàn)大片青紫色瘀斑),Cullen征(臍周皮膚出現(xiàn)的藍色改變);
3、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血清脂肪酶升高,可初步作出臨床診斷;
4、B超、增強CT掃描、MRI檢查有助于水腫性和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診斷和鑒別。
治療:
根據(j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分期和病因選擇恰當?shù)闹委煼椒ā?/p>
1、非手術治療
(1)禁食、胃腸減壓;
?。?)補液、抗休克:對重癥病人應進行重癥監(jiān)護,吸氧,維持SO2≥95%;
?。?)鎮(zhèn)痛解痙;
?。?)抑制胰液分泌;
?。?)營養(yǎng)支持;
?。?)抗生素應用;
?。?)中藥治療。
2、手術治療:
適應證
1、診斷未明確,與其他急腹癥如胃腸穿孔難以鑒別時。
2、胰腺和胰周組織繼發(fā)感染。
3、合并腸穿孔、大出血或胰腺假囊腫。
4、膽源性胰腺炎處于急性狀態(tài),需要外科手術解除梗阻時。
手術方式:最常用的是壞死組織清除加引流術。必要時,行胃造口以便行胃腸減壓、行空腸造口以便輸入腸內營養(yǎng)液。
膽源性胰腺炎的處理:手術目的是取出膽管結石,解除梗阻,通暢引流。僅有膽囊結石癥狀輕微者,初次住院期間行膽囊切除,胰腺病情嚴重需要等病情穩(wěn)定行膽囊切除術。合并膽管結石,病情較重或一般狀態(tài)差,無法耐受手術者宜急診或早期ERCP行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及鼻膽管引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