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科
介紹: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是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科室,擁有門診、病房、重癥監(jiān)護室、內鏡室和消化內科實驗室,科室綜合技術力量雄厚,現(xiàn)有床位30張,年門診量35000人次左右,年入院量1400人次左右、科室共有26名醫(yī)護人員,其中主任醫(yī)師、教授5名,副主任醫(yī)師3名,主治醫(yī)師2名,住院醫(yī)師2名,留學歸國專家1名,博士2名,碩士8名,技師2名。
對消化道出血、潰瘍性結腸炎、急性胰腺炎、頑固性便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脂肪肝的治療,均有獨到之處。并廣泛開展了消化內鏡止血、消化道息肉切除、早癌的內鏡下治療、支架植入、晚期腫瘤局部化療等治療,近年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的增加,消化系統(tǒng)相關的身心疾病越來越多,針對這方面的疾病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也有一套完善的診療方法,收到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科室承擔著河北醫(yī)科大學消化系病臨床教學及研究生、實習生、規(guī)培生和進修生的帶教工作。還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級和市級的科研任務。
消化內科收治病種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癌、消化性潰瘍、胃息肉、各期胃癌、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急性膽囊炎、脂肪肝、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肝癌、小腸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結腸癌、不明原因腹瀉及便秘,消瘦原因待查、以及腹痛待查等疾病。
科室醫(yī)療特色
1、幽門螺桿菌診治:幽門螺桿菌是消化道腫瘤第一類致癌因子,是許多胃腸疾病的重要病因。幽門螺桿菌是存在于胃粘膜上的一種細菌,它同人類的許多消化疾病有關,如慢性胃炎、潰瘍病、胃癌、肝臟疾病以及一些消化系統(tǒng)以外的疾病也有關系,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原因不明的腹痛及消瘦。
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根治,許多“老胃病”可以痊愈。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以經(jīng)口在家庭內部傳播,中國人的共餐方式也是傳播的重要原因,如家族直系親屬中有胃癌患者,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并予以根治。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于2001年在石家莊率先引進并開展了14C尿素酶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患者只需吹口氣就可以檢測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后再次引進了13C尿素呼氣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因其無放射性可適用于所有人群,特別適合老年人、兒童以及育齡期、懷孕期和哺乳期婦女。
截止目前已診治近十五萬名患者,許多頑固不愈反復發(fā)作的老胃病得以治愈。近期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又引進了幽門螺桿菌毒力因子檢測儀以及幽門螺桿菌藥敏檢測儀,從而可以更加準確和合理的進行幽門螺桿菌治療,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花費。
2、無痛胃鏡無痛結腸鏡檢測:食道癌、胃癌、結腸癌是胃腸道最嚴重的疾病,患者來就診時往往已到中晚期,而錯過最佳治療期,為了明確病因就需要做必要的檢查。目前國內外,胃腸道最準確最直觀的檢查就是胃鏡和結腸鏡。普通的胃鏡、結腸鏡檢查,雖然在檢查操做的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操作時間明顯縮短。但患者仍有惡心、疼痛等癥狀。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率先開展無痛胃鏡及無痛結腸鏡的檢查,使患者在沒有任何痛苦的條件下完成胃鏡、結腸鏡的檢查,從而使這種檢查更加人性化。
3、腫瘤介入治療:經(jīng)內鏡及導管腫瘤介入治療是現(xiàn)代新開展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具有定位準確、損傷小、恢復快、效果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的特點;與手術、全身化療相比較,術后并發(fā)癥相對少、輕對身體的干擾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正常器官。
對于晚期或不能手術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盡量將高濃度藥物局限在病變的部位,對全身毒副作用小,大多數(shù)患者能耐受治療,并收到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4、結腸透析:應用結腸透析治療機對便秘、口腔異味、慢性結腸炎、炎癥性腸病、電解質紊亂、尿毒癥等進行清潔、藥物盥洗治療,具有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調節(jié)全身免疫,無副作用,療效顯著、療程短、無痛苦的特點,同時還能對需要做結腸鏡但不能口服瀉藥的患者進行輔助腸道準備。
5、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由胃底的主細胞和頸黏液主細胞分泌,胃泌素17(G-17)主要由胃竇G細胞分泌,正常情況下約1%的PG進入血循環(huán),進入的量十分穩(wěn)定,因此血清PGⅠ、PGⅡ反映胃黏膜腺體和細胞的數(shù)量,也間接反應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當胃黏膜發(fā)生病理變化時,血清PG含量也隨之改變。PGⅠ、PGⅡ及其比值和胃泌素17在癌前病變演變及癌癥的監(jiān)測有一定的臨床意義,PGⅠ/PGⅡ比值越低和胃泌素17增高提示胃癌的發(fā)生風險越高,并且通過胃蛋白酶原以及胃泌素17的檢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反復胃鏡檢查。
6、早期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的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對于一些早期發(fā)現(xiàn),局限于粘膜層的并且未轉移的消化道早癌,可以在內鏡下微創(chuàng)局部切除和治療如EMR和ESD。
7、干細胞治療和生物療法:針對一些慢性肝病患者、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和各種晚期消化系統(tǒng)腫瘤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給予干細胞或生物療法,常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8、經(jīng)結腸鏡途徑治療急性闌尾炎和急性期闌尾周圍膿腫:急性闌尾炎很常見,以往都是手術開刀或腹腔鏡切除,費用高,同時還存在術后腸粘連的風險,特別是如果形成闌尾周圍膿腫,需要三個月后手術,而目前我們可以通過結腸鏡到達闌尾部位后,進行闌尾沖洗或者是闌尾周圍膿腫穿刺,絕大多數(shù)病人取得滿意的療效,避免了開刀。
9、功能性胃腸病治療儀治療:目前人們的各種壓力越來越大,常出現(xiàn)一些難以解釋的消化道癥狀如腹脹、腹痛及腹部不適,做各種檢查未見異常,吃了大量藥物效果不佳,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試用一下功能性胃腸病治療儀治療,以往治療的病人大多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0、氫呼氣試驗檢測:對于一些不明原因腹瀉、腹脹、腹痛、便秘和腹部不適以及口臭和中有異味的病人,經(jīng)常規(guī)檢查未見明顯的異常,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佳,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小腸細菌過生長(SIBO),可以做一個氫呼氣實驗通過檢測氫氣和甲烷明確病因,從而給與恰當治療。
- 推薦專家更多
專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