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PE)心電圖變化的病理生理學基礎是栓子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后,通過機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經體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肺動脈收縮,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室后負荷增高,右室壁張力增高,右室及右房擴大。右心擴大致室間隔左移,使左室功能受損,導致心輸出量下降,主動脈內低血壓;大量縮血管物質釋放,造成冠狀動脈痙攣,使冠狀動脈灌注壓下降;加上右室壓力升高,從而心肌血流減少、心肌缺血,特別是右心室內膜下心肌處于缺血狀態(tài)。肺栓塞時肺通氣/灌注比例嚴重失調及過度換氣造成低氧、低碳酸血癥。
PE心電圖可正常(約30%),但大多數病PE有非特異性的心電圖異常。后者包括心律失常,V1~V4的T波改變和ST段異常較為多見,部分病例可出現SIQIIITIII征;其它心電圖改變包括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肺型P波,電軸右偏,順鐘向轉位等。
肺性P波很可能是因為栓子造成的急性栓塞導致右房擴張所引起,只有不到6%的PE患者出現肺性P波。在PE患者肺性P波的演變過程中發(fā)現,患者就診時多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及非特異性ST段/T波改變,出現肺性P波的時間大約為6小時。在PE患者中,Ptf-V1更有意義,常提示電軸右偏。
SIQIIITIII征急性PE患者中只有大約12%在最初表現出SIQIIITIII征,常伴胸前導聯(lián)中ST段輕度抬高,這些表現提示患者有急性右室壁張力增高、右室擴大。但SIQIIITIII征通常存在的時間很短,在PE發(fā)生后2周內便會消失。QIIITIII及SI也很常見,在73%確診為PE的患者中,可見到I導中S波大于1.5mm,或I導、aVL導聯(lián)中R/S>1。
ST段PE患者中ST段可以壓低也可以抬高,最常見的改變是ST段輕度壓低,很可能與PE引起的心肌缺血有關。
T波胸前導聯(lián)T波倒置是急性PE常見的心電圖改變(約40%),也是判別大面積急性PE最好的心電圖預測指標。PE引起的心前區(qū)心外膜下的缺血表現可由右側至中間的胸前導聯(lián)(Vl~V3導聯(lián))出現T波倒置來證明,隨著胸前導聯(lián)T波倒置范圍的左移,急性PE的嚴重度可能在逐漸增高。胸前導聯(lián)出現T波消失,即所謂的心肌缺血的前期表現,對PE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最高?!叭毖浴盩波改變,對診斷PE有非常重要的肯定或否定的預見性價值。
QRS波電軸可左偏或右偏,在尿激酶治療肺栓塞多中心研究試驗中,研究者報道在PE的研究人群中電軸左偏比電軸右偏發(fā)生的頻率更高。如果考慮到合并基礎心肺疾病的個體因素在內時,電軸左偏與電軸右偏的發(fā)生率是相等的。
右束支傳導阻滯包括完全性或者是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在PE中的發(fā)生率大約為25%,經常在右心血流動力學參數恢復正常后便消失。
心律失常據報道,4%~35%的PE患者會發(fā)生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見的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其他常見的心律失常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顫、房撲及陣發(fā)性房性心動過速。
大多數PE病例表現有非特異性心電圖異常,若能將心電圖改變與病情緊密結合,對診斷PE的幫助是很大的。心電圖改變多在發(fā)病后即刻開始出現,急性PE心電圖改變多呈一過性、多變性,因此,當疑診PE時,如同心肌梗死,需一日數次做心電圖復查,以便動態(tài)比較,觀察到心電圖的動態(tài)改變較之靜態(tài)異常對于提示PE具有更大的意義。特別要觀察微小的SI、QIII和SvI、等變化,有助于PE的診斷。
右室勞損征象,如V1~V4導聯(lián)T波倒置、新出現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是右室功能障礙的有意義征象。新發(fā)生的右束支傳導阻滯是肺動脈主干完全堵塞的標志。胸前導聯(lián)V1~V3導聯(lián)T波倒置對于判斷急性PE患者右心功能不全是最為敏感和具有診斷價值的心電圖指標,SIQIIITIII及右束支傳導阻滯也具有良好的特異性,但僅為中等的準確性判斷指標。國內有學者報道,有效溶栓治療后,心電圖的主要變化有心率減慢、電軸左偏、SI變淺、QIIITIII好轉、QIII變小、變窄或消失、右束支傳導阻滯消失、Svl加深、順鐘向轉位減輕或消失。至于胸前導聯(lián)T波的變化,T波多為倒置加深。
PE的主要心電圖表現總結如下:(1)SIQIIITIII或SIQIII型;(2)右胸導聯(lián)T波倒置;(3)明顯順鐘向轉位;(4)新出現的右束支阻滯合并竇性心動過速;(5)QRS電軸右偏。若發(fā)病前心電圖正常,發(fā)病后出現上述的一項或多項心電圖改變,則高度提示PE。